杨得志是我国杰出的军事人才,他一生投身战斗,为国家战争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。1955年杠杆账户,他被授予上将军衔。他离开家乡多年,一直未曾回家探望。
1928年,我国在井冈山建立了革命根据地,杨得志随我军主力队伍前往湘南。在行进过程中,他曾经过家乡,但由于时间紧迫,他没有机会停下来探访。直到1950年,杨得志终于得以回家探亲。当时,他的姐姐神秘地递给他一张照片,并小声说道:“这张照片若被坏人看见,可能会有杀头之危!”为什么姐姐会如此小心翼翼地提醒他?这张照片背后究竟藏着什么秘密?
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,杨得志终于有机会返回家乡探望亲人。经过上级领导的批准后,他赶紧整理行李,启程回到家乡。当地村民得知杨得志即将归来,纷纷感到无比激动。大家并不知道他已经是叱诧风云的军事英雄,因此特意准备了一顶华丽的轿子,打算在村口迎接他。杨得志刚刚出现在村口,村民们便迫不及待地迎上前,表示要抬着他回家。
展开剩余79%然而,杨得志是经过无数战火洗礼的军人,他吃过战争带来的种种苦难,深知百姓生活的不易。于是,他婉拒了乡亲们的好意,坚持步行回家。在回家的路上,他一边走一边细细欣赏着家乡的一草一木,心中充满了深深的怀念。每一处熟悉的景象都让他感到时光的流逝与岁月的无情。
不久后,杨得志终于来到了自家门前。迎接他的,只有早已等候的姐姐。见到久别的亲人,姐姐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,泪水不禁夺眶而出。杨得志也眼中含泪,紧紧地抱住了姐姐。这个温暖的怀抱,充满了他对姐姐多年的思念与深深的情感。
此时,姐姐拿出了那张已泛黄的旧照片。当杨得志看到照片时,心中不禁涌起浓浓的愧疚之情。那么,这张照片为何让他如此感到内疚?照片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样的动人故事呢?
杨得志出生在湖南省醴陵县南洋桥三望冲,清宣统三年1月3日。父亲是当地的铁匠,收入不菲,但家中兄弟姐妹众多,家境始终拮据。尽管父亲辛勤工作,家里常常连温饱都成问题,甚至常有人因饥饿而死。
在短短十年时间里,杨得志的12个兄弟姐妹中,已有10个因饥饿而不幸去世。接连失去亲人让母亲忧心忡忡,病倒在床。杨得志年仅11岁时,母亲再次怀孕,然而因身体虚弱,在分娩时不幸去世。此后,杨得志与哥哥、姐姐相依为命,他们的生活也依旧艰难。家中破旧不堪,每逢雨季,屋外暴雨滂沱,屋内却也渗水。父亲忙于生计,常无暇修缮房屋,因此每次风雨来临时,都是杨得志和哥哥一起修补屋顶。
“长姐如母”,母亲去世后,姐姐便承担起了照顾弟弟们的重担,给他们温暖与关爱。虽然生活贫困,杨得志依旧感到幸福。然而,随着生活压力越来越大,父亲决定将年仅15岁的姐姐杨桂泗嫁人。不久后,姐姐带着弟弟们前往煤矿打工谋生,却因对煤矿老板剥削行为的反感,带领工人们发动了罢工,结果被煤矿老板开除。兄弟俩没有选择,最终只能回家重新寻找工作。
他们找到了一份新工作,前往衡阳修建铁路。在出发之前,他们犹豫不决,因父亲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差,他们一方面想要外出工作挣钱养家,另一方面又不忍心离开年迈的父亲。正当他们难以抉择时,姐姐突然回家了。原来,姐姐的丈夫在煤矿事故中丧生,姐姐带着病弱的丈夫回家,照顾起父亲和两个弟弟。姐姐的归来帮助兄弟们解决了困境,他们最终决定去衡阳继续工作。
然而,兄弟俩万万没想到,离开家乡之后,他们就再也没有回过家。在衡阳,他们努力工作,忍受艰苦,但最终发现自己的工资并没有按劳分配,工头私自扣除了大部分工资。愤怒的工人们发动罢工,然而最终被警察强行平息。这一事件让杨得志兄弟深感对地主阶级的愤怒,恰逢南昌起义爆发,他们毅然加入了革命队伍。
随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,杨得志与兄弟们也加入了我军,并参与了反围剿等一系列战役,展现了顽强的战斗精神。杨得志不畏艰险,总是冲在战斗的最前线,很快便因为出色表现获得了领导的表彰。
1931年,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,杨得志的哥哥杨海棠为了保护战友英勇牺牲。得知哥哥牺牲的消息,杨得志痛不欲生,但作为一名军人,他不得不承担起责任,继续奋勇杀敌。在战斗中,杨得志屡屡表现出色,不久后就从一名普通战士晋升为团长。
1950年,杨得志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。和姐姐重逢的那一刻,他热泪盈眶,与她紧紧相拥。随后,姐姐拿出了那张已经泛黄的照片,杨得志一眼认出了那是自己穿着军装,担任军长时的第一张照片。照片刚洗好不久便寄给了姐姐,而他并未知道,当时蒋军正在追查他的下落,照片差点让姐姐陷入生命危险。从此,杨得志心中充满了对姐姐的愧疚与内疚。
发布于:天津市